专著: 《狭义语言主观性理论探索》. 上海: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, 2019. (1/1) 译著: 《认知语法导论》(上下卷)(R. Langacker 著)(商务馆 “国外语言学译丛˖经典教材系列”). 北京: 商务印书馆, 2016. 论文: 1. 论主观性标记的语义不自足特征.《宁波大学学报》(人文科学版), 2020 (1). (1/2) 2. 主观性——客观性作为语义分化的理据——兼谈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.《汉语学习》, 2019(5). (1/1). CSSCI 3. 互动中的心智——走向广义认知观.《外国语文》, 2017(5). (1/1). 4. Traugott 的主观性概念解析.《宁波大学学报》(人文科学版), 2017 (1). (1/1) 5. 认知理据再思考. 载陈新仁主编《外国语文研究》, 2016年第1辑. 南京: 译林出版社. (1/1) 6. 作为主观性标记的“给”——兼论句法标记说的不足.《语言科学》, 2016(4). (1/1) CSSCI 7. Langacker主观性理论的贡献与不足.《现代外语》, 2016(2). (1/1) CSSCI 8. 论主观性的语境使成条件及集群效应.《语言教学与研究》, 2015(3). (1/2) CSSCI 9. 类指句的入场问题.《当代外语研究》, 2015(8). (1/1) 10. 指称的认知观. 载陈新仁主编《外国语文研究》, 2014年第1辑. 南京: 译林出版社. (1/1) 11. 对(交互)主观化单向性假说的质疑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2014(4). (1/1) 12. 重释主观性——语言主观性泛化的出路. 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2013(3). (1/1) 13. 对 Talmy 运动事件类型学的纠偏. 《重庆理工大学学报》(人文社科版), 2013(8) (1/1) 14. 极性强化词的语义走向. 《长春大学学报》, 2013(6). (1/1) 15. 意义的心智之维——作为表征主观性的意义.《外语学刊》, 2012(2). (1/2) CSSCI 16. 认知语言学中的虚拟性反思.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》, 2012(1). (1/1) 17. 《复活节翅膀》中的行为链分析——一种认知文体分析模式.《乐山师范学院学报》, 2012(1). (1/1) 18. 前置形容词主观性的认知语法分析. 《哈尔滨学院学报》, 2012(5). (1/1) 19. 强化之路: 主观化抑或去主观化?《乐山师范学院学报》, 2012(7). (1/1) 20. 意义研究的当代走向——语境化与主观化.《扬州大学学报》, 2011(2). (1/1) CSSCI 21. 认知音位学: 原则与方法.《乐山师范学院学报》, 2011(2). (1/1) 22. 主观性研究的两种取向——共性·差异·互补性.《四川教育学院学报》, 2011(2). (1/1) 23. 顺序扫描与总体扫描——虚设的二元对立.《天津电竞博彩
学报》, 2010(5). (1/1) 24. 因果连词的识解及言语场景的介入.《天津电竞博彩
学报》, 2009(3). (1/1) 25. 极性程度副词“极”的主观性与主观化.《外语研究》, 2008(5). (2/2) CSSCI 26. 原型释义与经典释义的互补性.《中国辞书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》. 重庆: 西南大学, 2007.11. (1/1) |